首頁 原創(chuàng)速遞

探秘湖北宣恩箭竹坪村傳統(tǒng)手工榨油作坊(圖)

2014-06-23 21:54

摘要:在湖北西部山區(qū)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李家河鄉(xiāng)箭竹坪村,依然留存有手工榨油的榨房及一批身懷絕技的手藝人。

國家旅游地理 湖北恩施6月23日訊 6月21日,在湖北省宣恩縣箭竹坪村的榨油房里,“打榨佬”們揮舞撞錘猛擊楔子。紀錄片《舌尖上的中國》第二季熱播,讓片子中出現(xiàn)的手工榨油技藝進入公眾的視野。在湖北西部山區(qū)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李家河鄉(xiāng)箭竹坪村,依然留存有手工榨油的榨房及一批身懷絕技的手藝人。
 

當?shù)胤Q手工榨油的手藝人為“打榨佬”。“打榨佬”是湖北西部山區(qū)民間手工藝“九佬十八匠”的其中之一。收獲的油菜籽進入榨房,幾名“打榨佬”默契配合,讓菜籽內(nèi)在的能量迸發(fā),化成飄香的食用油,進入鄰里鄉(xiāng)親的廚房和餐桌之上。
 

手工榨油的整個過程,當?shù)亟y(tǒng)稱為“打榨”。其基本工藝是將油菜籽炒熟,經(jīng)石磨粉碎,然后放入石槽碾軋后,入木甑蒸一定時間。出甑后,將原料填入用稻草墊底的圓形鐵箍中,制成榨油用的菜餅,最后將一塊塊菜餅整齊地橫放進主榨的榨槽內(nèi),用木枋擠緊,加入楔子后,聯(lián)合三五個“打榨佬”蕩起撞錘猛擊楔子,菜餅在巨大壓力下從榨河的槽眼流出菜油。
 

“打榨”是一項由多人配合完成的重體力活兒,這種曾經(jīng)的生活技藝隨著科技的進步離人們的日常生活漸漸遠去。沉重的撞錘聲、“打榨佬”的吆喝聲伴隨著香濃的菜籽油載著濃濃的鄉(xiāng)愁,成為土家兒女們內(nèi)心深處的回味與懷念。 新華社發(fā)(宋文 攝)



6月21日,在湖北省宣恩縣箭竹坪村的榨油房里,78歲的“打榨佬”侯仕松在編掛撞錘的草繩。


6月21日,湖北省宣恩縣箭竹坪榨油房里,“打榨佬”在往碾子里倒磨碎的菜籽。


6月21日,在湖北省宣恩縣箭竹坪村的榨油房里,“打榨佬”用石磨將炒熟的菜籽磨碎。


6月21日,在湖北省宣恩縣箭竹坪村的榨油房里,“打榨佬”們用牛拉石碾子將菜籽碾細。


6月21日,在湖北省宣恩縣箭竹坪村榨油房里,“打榨佬”將楔子插入橫臥的油榨中。


6月21日,在湖北省宣恩縣箭竹坪村的榨油房里,菜餅被整齊地放入榨槽。


6月21日,在湖北省宣恩縣箭竹坪村的榨油房里,“打榨佬”用石磨將炒熟的菜籽磨碎。


6月21日,在湖北省宣恩縣箭竹坪村的榨油房里,隨著“打榨佬”們猛擊楔子,菜餅上開始滲出菜油。


6月21日,在湖北省宣恩縣箭竹坪村的榨油房里,“打榨佬”將碾細的菜籽放入木甑猛火蒸熟。


6月21日,在湖北省宣恩縣箭竹坪村的榨油房里,“打榨佬”轉(zhuǎn)裝榨出的菜油。


 
返回首頁
相關(guān)新聞
返回頂部